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经济论文 >

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利益协调的困境与路径—— —社会转型期利益

作者:张刚刚 褚义景 日期:2016-01-25 15:23 来源:未知
【摘 要】 利益关系作为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基础关系, 对经济社会能否成功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 引领、 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协调应当有效兼顾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两个目标, 统筹平衡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需要, 有效协调城乡、 阶层、 地区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凝聚发展能量, 为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奠定基础。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利益协调的目标、 存在的现实矛盾, 探讨如何协调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关系。
【关 键 词】 社会转型; 利益矛盾; 利益协调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加速期, 利益基础正发生量的成倍巨增和质的飞跃,根据原有利益基础确定利益关系,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利益基础。现存的利益分配矛盾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执政党所具有的使命和责任, 决定了目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应该是一个主动变革的过程,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升级加速的关键期, 要科学确定利益调整的目标导向、 分析利益关系现实矛盾, 并进行有效的变革。
一、 社会转型加速期与社会利益协调的基本分析
(一) 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利益目标导向
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对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而是包括政治、社会管理、文化、生态等在内的综合利益。利益关系调整首要的是确定调整的目标导向, 即通过调整利益关系所要达到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目标, 为利益关系调整确立了成败的评价尺度和持续改进的方向。
1.经济发展目标。任何社会形态的发展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关系调整应该服务于经济增长的总体目标。一是经济总量的可持续性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两个翻番” 更加注重国家和城乡居民的同步增长, 更加注重民生优先, 为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调整指明了方向, 既符合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的需要, 又符合城乡居民的基本利益需求。 二是地区间的平衡性。 东西部地区之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平衡发展, 不仅是保持我国稳定的发展局面的基础性环节, 更是拉动内需、 增加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三是城乡间的协调性。 在社会升级转型加速期,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是利益关系调整必须面对和坚持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是各阶层间的互补性。 社会分工的细化, 使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 涌现, 这些新社会阶层从一定侧面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也弥补了社会高速发展所欠缺的服务领域,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 也必须有力规范这些新阶层的利益分配, 使新的社会阶层有机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2.政治体制目标。政治体制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枢纽和神经,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保证社会各个阶层的政治利益, 使其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是体现公平、 公正性的需要, 也是凝聚社会合力, 实现社会成功转型的有效途径。通过人大代表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社区自治制度、 法律服务等途径,有序引导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是平稳渡过社会转型升级加
速期、 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
3.社会管理目标。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效应, 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呈现加速度的整体变革,导致了利益分配关系的复杂性和变革性的调整。政府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事务包括细节性的利益关系, 将由社会组织按照公平、 公正的原则进行自我调整。社会管理也要适应这种趋势, 通过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 建立科学的预警、 协调机制, 使利益关系的调整更加趋向于民主、 自发、主动、 协调, 从而为转型后的社会持续进步奠定基础。
4.文化建设目标。 文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社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对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利益关系调整角度来看, 一个团队或组织, 拥有的文化修养越高、 越丰富, 在处理利益纠纷、 调整利益分配时, 就越理性。同时, 空洞、 时代感不强、作用力不彰的文化在萌芽之初就会失去生命。因此, 社会转型加速期的文化建设应有效地促进利益关系的良性调整。
5.生态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所带来的高消耗使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调整发展模式、 转变增长方式最直接、 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利益分配机制。可见, 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必须把生态目标作为重要内容, 有机统一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二) 协调的利益关系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作用
1.促进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社会存在之中追求着自身的利益, 一个人就构成一个利益主体。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由具体个人组成的组织, 大至国家, 小至私营企业都在为社会共同利益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获得自身的利益。于是, 利益关系成为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 没有利益关系作为基础, 其他关系便没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同样,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 如果不能有效协调利益分配关系, 社会转型升级只能是一个 “乌托邦” 。[1]
2.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共存。利益关系是各阶层之间共同创造财富的联系纽带, 也是共享财富的基本准则, 利益分配的均衡或趋于均衡是社会成员看到发展希望并为之共同动力的原动力。在社会转型加速期, 物质基础的加速跃进使得现存的利益关系很难有效兼顾各方的需求, 并逐渐演进为阶层之间、 干群之间等矛盾, 当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就会影响社会发展的利益基础。同时,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 新的阶层、 新的行业不断生成。作为新生事物, 这些新阶层、 新行业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 由于较高的阶层利益和行业利润, 又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管措施加以规范, 也会影响到社会成功转型。因此, 均衡的利益关系或不断趋向均衡的利益关系会使各阶层的共存更加融洽和睦, 从根本上维护平安、 稳定的社会局面, 为社会加速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内在支持。
3.有助于引领社会发展的导向。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 安全、 归属、 尊重、 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人在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需求。根据人的不同需求调整社会利益关系, 是引导社会发展最有力的方式, 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最终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导向。当利益关系顺应利益基础, 符合人追求公平、 公正性的需求, 就能形成正能量, 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 当利益关系在调节某些利益分配不符合大多数人公平、 公正性的需求时, 就是抑制人的主动性的发挥, 削弱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甚至影响到社会的成功转型。
4.有助于建立社会矛盾的制约机制。 当前,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显露出已有经济体制需要改革的压力, 这一阶段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在发展过程中, 多年积累的环境压力、 群众内部矛盾压力以及对经济良性运行的压力集中地爆发出来, 影响着社会的转型升级。通过调整利益在阶层、 行业间的分配关系, 能够对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 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 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利益关系矛盾的现实表现
(一) 当前主要的社会利益关系矛盾
1.区域矛盾逐渐加剧。2012 年, 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是西藏自治区的 88 倍。地区间存在的差距是由地理位置、 资源禀赋等综合条件决定的。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经济底子薄、 各地区人文素质不一, 各地区同步发展不具备现实基础, 在 “发展是硬道理” 的指引下, 我国的优惠政策、 支持资金优先投向东部沿海地区, 使广东、 福建、 山东等沿海地区, 加之发达经济体的溢出效益, 使这些省份的经济高速发展起来。20 世纪 90 年代末, 国家将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到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 这些地区又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6 年, 国务院出台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部地区又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 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大的区域上的不同, 在一个地区, 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 经济次中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要远远优于范围外。这种不同省份和相同地区不同范围的差距, 既是客观存在, 又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随之带来诸多问题, 对经济布局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2.城乡矛盾不断加深。201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 565 元, 而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7 917 元。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的 3.1 倍。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仍占总人口60%左右, 由于城镇化水平低, 农村居民在就业机会、 就业环境、 养老保障、 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城乡矛盾越来越明显, 使农村的不安全因素大量增加。
3.阶层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一, 农民群体由于进城务工、 从事规模化养殖、 发展企业等途径, 出现了私营业主、 技术人员, 在经济地位、 职业理念、 福利待遇、 环境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 工人群体由于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发展等客观环境的变化, 涌现出创业人员、 经理人员、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2]
第三, 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 出现了新的城市困难群体。以上因素, 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也带来了治安事件增多、 社会排斥现象凸显等现象, 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安定。
(二) 利益关系矛盾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 由于多年经济发展的积累, 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利益摩擦、 利益纠纷、 利益矛盾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绝对值在扩大, 仍占据绝大多数群体的农民增收难阻碍了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行业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东西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与内陆偏远地区的差距都在进一步扩大,带来了用工荒、 环境污染、 大城市病、 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社会通病, 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
2.易于形成社会隔阂, 不利于民生保障。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期, 不仅带来了综合国力的增强, 也加大了两极分化现象。当前, 受金融危机以及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影响,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面临着下行压力。而这部分调整仅限于在岗职工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群, 而那些没有知识、 没有技术、 劳动能力不足的人显然不在调整之列,这会进一步加大两极分化现象。同时, 各阶层之间在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例如, 各地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 代表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还没有完全打破等, 如果这些差别被凝固或进一步放大, 社会底层就会对比较利益产生巨大的不公平感, 对社会发展产生负能量, 引起社会隔阂、 摩擦甚至社会冲突,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3.刺激不良的社会心态, 有碍社会的和谐。 物质利益整体的快速增长, 无形中给组织和个人都来了急切的增长愿望。而社会转型加速期, 政策设计、 微观调节都还不完善, 物质与精神发展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和恢复, 使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加忧虑。其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组织与组织、 个人与个人的竞争压力也不断累加, 人们的工作压力也同步增加。同时,利益合作和竞争, 使人际关系进一步走向功利化, 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心态。
(三) 当前社会利益关系矛盾的诱发因素
1.历史客观因素。我国历来有 “北方多出王侯将相, 南方多出富贾客商” 的传统, 历史上, 北方及中原地区是战争多发地域, 滞留在当地的居民,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 存在着发展经济的先天意识不足。在西北、 西南等偏远地区, 由于生产条件不足, 人们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欠缺。在近代, 东部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种先天条件的差异, 直接导致了利益基础的地区差异。
2.制度设计因素。 首先, 国有经济主体与私营经济主体在基础资源、 信贷投放、 配套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导致了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私营组织职工在收入、 福利待遇、 工作环境、消费支出上存在着很大的悬殊。其次, 我国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本身就会导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拉大。最后,国家税收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控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由于执行过程出现偏差或者说政策的设计不尽完善, 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 造成了贫富差距被不正当拉大的负面现象。
3.权力运行因素。当前, 我国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反腐倡廉法律、 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 行政主体的权力运行还没有完全透明化,特别是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导致了在重点工程建设甚至在民生事业投入上, 都存在不规范现象, 直接带来了不正当的 “先富” 。这种条件上先富起来的人群既违背了 “先富带后富” 的目标, 也减缓了后富人员的增收步伐, 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秩序的建立, 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 对社会转型升级形成了较大阻力。
三、 社会转型加速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路径选择
(一) 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基本导向
1.优先发展经济。 物质基础是支撑其他社会关系基础, 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加速期的利益关系协调仍要以经济发展优先为原则, 并且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先决条件。要以速度为主, 转变为量质并重, 质为先, 既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又要保持一定的增速, 保证社会底层的就业, 使社会转型稳妥推进。
2.创新社会管理。 要围绕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医疗、 卫生、教育等公共利益分配, 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明确政府、村民自治、 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形成各阶层利益表达方式更文明、 渠道更畅通、 处理更公正的社会管理氛围。
3.繁荣文化建设。 文化是浸润道德情操, 接受新生事物的学识修养。社会主义文化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匹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群众的思想, 培育更加先进、 更具活动、 更贴近群众实际的文化, 使文化建设在社会攻坚时期发挥更大的功能。
(二) 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实现路径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目前, 利益关系不和谐的主要源头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 不能满足各个阶层共同致富的需求。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 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既把财富 “蛋糕” 做大, 又把财富 “蛋糕” 分好。要把国有性质的经济主体和民营性质的经济主体, 除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业外,放在平等的地位分享社会资源,理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益关系, 进行公平的竞争, 激发两者的活力和潜力。要让市场规律公平、 公正、 透明地调节各个阶层间的利益分配,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使市场体系更加成熟。对于弱势群体等无法通过市场规律来获得利益的阶层, 由政府进行补偿, 将结构调整、 防止矛盾、 化解矛盾有机结合, 助推社会转型升级。[4]
2.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能够为经济社会成功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社会转型加速期, 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用法治代替人治。大力加强权力透明化使用, 用法律、 制度和程序来监督权力使用, 减少各级政府及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同时, 能够下放给地方的财权、 事权, 坚决下放, 根治审批环节过多, 导致新的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端正领导干部的思想、 作风, 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
3.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各个阶层之间公平、公正、 透明地分配共建利益的必由之路, 也是实现公民自治的必然要求。理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 村庄村委会的关系, 真正把由群众决定的事项放权、 放手, 加大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底层群体的利益申诉机制, 配套统一的标准, 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好基层的便民服务体系, 加大考核力度, 真正发挥作用, 夯实社会稳定的“托底工程” 。要培育介于政府、 企业之外的第三社会机构, 完善规范、 强化标准, 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5]
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为主旨,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建设廉政文化,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更有效地组织人民进行社会建设。建设创新文化, 革除固有利益群体观念, 积极接受新的利益分配方式, 为社会转型升级奠定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积极面对在利益分配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对存在矛盾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申诉, 为利益调整提供有力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文芳.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政报,2009 (12) : 38.
[2] 窦美增.利益格局变化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影响及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7 (2) : 17-20.
[3] 杨束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正确处理社会矛盾问题探究[J].理论研究, 2009 (6) : 5-7.
[4] 曾德亮.关于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12) : 14-17.
[5] 全丽娟.乌苏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与推进社区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 2010 (12) : 50-51.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徐州市夹河东街牌楼市场3号楼三层南区7#、8#、9# 本网站隶属于-徐州市辰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