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都会开设太极拳课程,大多数学生接触并学习过太极拳,可学完就扔,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应付 了事。为了解这种现象的实质原因,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00 份,实际回收96 份,有效问卷96 份。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通过课堂了解太极拳的主要途径只有32%,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影视、小说等方式形成太极拳的概念。 影视、小说由于艺术夸张跟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也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认识的不真实和错误倾向性。 关键词:音像法;普通高校;简化24 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九江学院非体育专业12 级学生200 名,主要采用 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简化24 式太极拳教学现状 在体育项目中对太极拳感兴趣的只有9.4%,课余锻炼选择太 极拳的只有5.2%,认为太极拳健身效果较好的却有83%。很少进 行太极拳锻炼却认为太极拳健身效果好,可以认为这是在认识上 主观意识太强,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太极 拳运动客观认识的肤浅。支持在体育课中开设太极拳课的学生占 73%,但太极拳学习只为了完成课堂任务的却占42%,这说明我 们在太极拳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希望进一步了解太极拳内 涵和练习方法的占12.5%,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自发性或有组织 性的课余太极拳集体练习,89.5% 的学生愿意参加校运会开幕式 万人太极拳表演。究其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 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段传统单一;其次,教师对太极拳内涵理 解不够,导致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只观其形,不解其意;最后, 太极拳校园文化氛围不足,难以刺激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 种种因素导致太极拳教学的古板、枯燥、浅显和表面化,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应付了事,对太极拳一知半解甚至于误解 为是老年人的专属运动,更遑论课后钻研,发展终生体育。这是 太极拳教学多年的弊病,本研究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切实可行的 教学改革,以达到良好的太极拳教学目的。 2.2 课堂中对教学手段的改革 2.2.1 音乐限时干预手段 主要采取用音乐做习练时的情境背景,喧染氛围,限定时间 的手段。太极拳练习要求心神合一,思想集中,因此我们采用选 取曲调舒缓的音乐做为练习背景,帮助学生融入情境,体会太极 拳忘我的意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太极拳的美,从而发自内心地 对太极拳产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用音乐做背景还可以限制其 练习时间,保证了练习强度,达到健身的效果。 简化24 式太极拳整套正常演练时间在4 分30 秒左右。从表 1 中可看出,对照组平均练习时间为1 分56 秒,最长时间也只有 3 分钟,与要求的练习时间相差太大,而实验组练习时间的平均 值和中位数都接近于4 分30 秒,符合要求,实验组的标准差明 显小于对照组,说明在教学中运用“音乐限时”可以更好地控制 练习时速度的稳定性。 2.2.2 录像矫形干预手段 主要采取用实时录像做对照,激发兴趣,矫正动作的手段。 自2006 年起我们就开始实行练习和考试录像,及时回放,建立教 学网站(http://jx.nclass.org/vc/81432457),所有的教学录像资料 以及名师教学录像、武术冠军表演录像和相关文字资料全部上传 网站,以供学生课后对照观看、交流和学习。通过录像对照矫形 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规范,配合音乐限时的干预手段, 提高习练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据有关研究表明,有氧代谢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身体 处于最大耗氧量和最大心输出量之时,这两项指标都与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有关,心搏量的阈值即运动负荷的有效范围应 该是110 次 /min ~ 140 次 /min,心率在110 次 /min 以下时,机 体的血压、血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变化,而心率达到 和高于150 次 /min 时,每搏输出量随着强度的增加反而下降,锻 炼效果未有更好迹象。从表2 和表3 中可看出,实验组的平均心 率和最大心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值在110 次 /min ~ 140 次 /min 范围内,而对照组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值都大 于 140 次 /min,在运动负荷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运用“音 乐限时”和“录相矫形”的教学方法,控制运动强度,使实验样 本产生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效果,达到了研究的期望目标。 另外,通过录像对照的形式,不但可以矫正错误动作,从心 理上还可以满足学生练习太极拳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自拍录像作为考试加分参考依据,使学生课余主动学习, 加深记忆。 2.2.3 组织课外活动带动氛围 现代大学生课余活动非常丰富,表现欲望较强,因此,我们 以表演为契机,帮助学生排演太极拳节目,在学校大型活动(如 校动会开幕式、晚会表演等)中表现自我,发展创新。组织比赛 (如教学比赛、体育文化月太极拳比赛、校运会太极拳比赛等), 扩大影响力,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队伍中来,带动 校园内太极拳习练氛围。 3. 结论 在太极拳教学中使用配乐不但起到控制速度的作用,还能使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在音乐旋律的影响下,心灵更沉静,思想更集 中,肢体更放松,符合太极拳练习的意识要求。采用“录像”的方式, 通过现场和教学互动网终平台的录像回放观看,学生对自身动作 的缺点认识更清楚,纠错更有针对性,群体性观看录相使学生相 互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同时随着动作的越来越规范和美观,并且 组织参与课外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就 感,产生了解更多太极拳文化内涵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不仅 保证了学生的练习强度,达到了健身效果,更提高了学习兴趣, 激发了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对太极拳运动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满足,为培养 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吕冬生(1966.11—),男,江西省九江市人,九江学院体 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张家林(1982.7—),男,江西省吉安市人,九江学院体育 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