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期刊大全 > 科技期刊 >

从社会学角度浅看当代中外舞蹈交流——以“舞动无界”项目为例

作者:黄原 日期:2014-06-28 10:25 来源:华人时刊
【摘要】自1978 年,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起至今,中外舞蹈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本文以“舞动无界”项目为例,以
社会学对其分析,结合近代中外舞蹈交流状况,旨在了解当代中外舞蹈交流的模式与趋势,把握主流舞蹈交流发展的潮
流方向。
【关键词】舞蹈交流;社会学;舞动无界
中图分类号:J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6-282-02
说起中外舞蹈的交流从古时起就有了,然而本文所指的
中外舞蹈交流特指中西方的交流。从社会学上看,特指近代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的第四次高潮,即当今。具体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至今,中国舞蹈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
化、艺术一样,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变,这其中,日益频繁的
中外舞蹈交流,特别是现代舞的系统引进,无疑发挥了举足轻
重的推动作用,本文要提到的“舞动无界”项目就是当代中外
舞蹈交流活动的代表之一。
一、舞蹈是一种文化
什么是文化?社会学中对文化的界定有三个层次,第一,
文化既是社会,社会既是文化;第二,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活
动及其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即精神文化;第三,文化是专指
文学、艺术活动及其产品。①那什么是舞蹈呢?舞蹈是于三度
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
术。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
偶、祭祀、礼仪等。以此看来,舞蹈是有社会性的,是人类的精
神活动产品,它当然更是艺术活动。所以舞蹈是一种文化,这
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二、交流促使“无界”
在社会学里,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特性,是指由文化传
播而发生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的过程。
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的国
力开始慢慢变得强大,对外来文化也更加以包容的心态接受。
而代表着“20 世纪舞蹈最高成就”的西方现代舞就是其中之
一,当时有不少国家的现代舞团来中国交流演出,也有少数中
国舞蹈家能出国参加国际舞蹈会议去学习西方的舞蹈文化,
这就是改革开放初始中外舞蹈交流的一个状态。现在呢,中
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都高发展的国家,我们很轻易就能观
看到国外来中国的演出,至于国际舞蹈活动论坛之类的,很多
从事舞蹈行业的人也都可以参与。这些都是当代中外舞蹈交
流的表现。而本文所提到的“舞动无界”则是在当代多元化语
境中发生的一个或许能成为未来中外舞蹈交流新模式的一个
项目。
“跨艺·舞动无界”是由北京舞蹈学院、英国米德萨斯大
学表演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共同构成
的一个国际舞蹈合作交流项目。“舞动无界”项目它是一个文
化交流平台。继2009 年北京、2011 年台北之后,“舞动无界”
2012 年再度回到北京。11 月17-19 日,来自北京、台北和欧
洲的编导们以“光与水”为共同主题,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
团的舞者、研究生部硕士生和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院的学生
合作演出,在北京舞蹈学院新剧场展示了不同视角与风格的
创作演出;11 月18 日,以“关于实践、过程和演出的诊释及解
释”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北京舞蹈学院成功举办。经过三年
的运作,“舞动无界”逐渐成为一个国际舞蹈合作交流的典范,
通过学者、编导、舞者的共同参与,既有艺术实践与比较研究,
更有两岸、国际间的文化碰撞与交流。②
然而在过程中,其实很多交流并不是那么的顺畅,主要原
因是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
不同的国界,不同的语言。虽说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
的艺术,是能够通过动作传达情绪情感,从而使观众理解编导
及舞者的舞蹈意图。可是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不同肯
定为交流双方带来了一些阻碍,这里的“语言”不仅是指字面
上的文字和说话,更是交流双方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所以
会出现一种即使理解了对方的字面意思,也会误解对方的本
来意思的情况。
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舞动无界中,参与者来自各个不同
的领域,有舞蹈编导、有舞者、有设计师,更有舞蹈理论研究
者。编导和舞者从事舞蹈编创和表演等实践工作,而舞蹈理
论研究者就在一旁观看整个过程,不同的专业使得他们有不
同的关注点和侧重方向,甚至他们的不同意见也会因为本身
专业不同而无法得到对方的认同和采纳。他们之间交流是怎
样,他们在项目中各自的角色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也在考验着
彼此的交流状态。
因为交流主体的不同,这些差异本身就是必然的。因此
中西两方自然产生了风格迥异的舞蹈作品。不仅是作品,中
西方编导的创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北京舞蹈学
院编导系教授王玫老师的工作方法就像种下一颗种子,然后
养育着它一天天长,直到最后成为一棵大树。“舞动无界”的
过程中王玫老师和几个舞者每天都在一起琢磨着细节的设
定,动作的取舍,非常精细地一点点发展。而来自伦敦的凯
莉. 尼克斯(曾是伦敦现代舞蹈学校及拉班中心的教员之一,
被认为是英国最优秀的现代舞技术教师之一。)却完全不一
样。她的工作方式是开放的,她给演员们布置不少任务,让他
们自己发展自己的语汇,同时又给他们训练,让他们在身体上
和意识上打开自己并习惯新的动作风格。最后她在这些新发
展出的素材中找出自己创作的方向。
虽然有这么多的差异存在,可是项目的所有参与者都在
百分百的投入自己的艺术激情去创作,去研究,都意图去挖掘
舞蹈更广阔更深刻的表达领域。所以这些差异即使为交流带
来了些许困扰,可更多的还是成为了彼此学习吸收的文化养
分。也就是在这个有着文化碰撞甚至是文化误读的交流过程
中,大家慢慢的走出了自己的圈子,跨越既有的领域和文化的
界限,去和别的思想、方式、文化开始认识和融合。“舞动无
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让不同的人和文化聚集在一起产生
思想上的碰撞,从新解读舞蹈的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交流的目
的,促使“无界”的形成。
三、“无界”中找寻融合
笔者在思考,我们和西方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其
目的在于通过交流活动,学习现代舞在训练和创作等方面的
科学性,来发展当代中国的舞蹈艺术,使之屹立于世界舞蹈之
林。那么单纯的进行交流活动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思考怎
样使新锐的外来思想和技术与中国舞蹈的特点相融合,从而
生发出属于世界同时又代表当代中国的新舞蹈。
在社会学中这被称为“文化融合”,是由于在文化传播和
交流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集丛互相接触,其
中一种文化吸收了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并使之与主体文化
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就
是文化融合。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指不同文化群体
由于长期密切接触而使各自的文化发生变迁的过程。这过程
包括了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③
在“舞动无界”里中西方的舞蹈文化交流就在体现文化融
合这一个过程,不同文化从开始接触到冲突,再从冲突到互相
吸收采借,最后再进行整合调适,最后形成一台中西方舞蹈各
领域跨界合作的舞蹈创作展演。“舞动无界”的每次交流都设
定了一个主体,即在限定中探索自由。如2009 年舞动无界的
主题是“起舞于动荡世界”,2011 年舞动无界的主题是“不确
定的等待”,2012 年的主题是“光与水”。然而“舞动无界”从
来没有规定说要以怎样的舞种或舞蹈形式来表达主题,但所
有编导都不约而同的以现代舞或含现代舞元素的舞蹈形式来
展现其所要表现的内容。这其实就已经是文化融合的表现
了,是现代舞作为一种西方舞种结合中国元素在中国与中国
文化相融合的表现。当然现代舞在中国的融合并不是从“舞
动无界”才开始的,早在1978 年,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时,随着改革开放贯彻执行,舞蹈界开始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来
往,现代舞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受到舞蹈工作者们日益广
泛的关注和欢迎。④其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现代舞在训练和
创作等方面有着科学理论和先进方法,而且现代舞有着提倡
原创并且不去越俎代庖的艺术特征,中国特有的当代舞也就
是收到现代舞的启发而派生出来的;而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
尽快地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急需一种既属于世界又能表现
中国的舞蹈语言,而现代舞正是不二选择。
时至今日,再看中国舞蹈界的主流创作,大都是使用现代
舞的编舞技法,有的则是连舞台布景也都是更贴近现代或后
现代的风格。欣慰的是中国的舞蹈家们早已知道“民族的才
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谛,即使是大量的吸收了现代舞的技
术、编舞、舞台设计等等,也都是在尽“施以夷技以制夷”之事。
虽然创作表现手法越来越多的使用了现代舞,可是舞蹈的内
容、情感表达的方式还是扎根于中国的。就拿2012“舞动无
界”中刘岩的《对他说》来说,虽然初看这个舞蹈会觉得其舞蹈
动作语汇、空间调度都极富现代感,可是它的表达方式还是具
有很明显的叙事脉络和情感指向,这可以说是中国编导共通
舞蹈创作方式。西方的现代舞总是给观众留下许多想象空
间,舞蹈要表达什么,一百个观众可能会有一百个不同的解
读。而中国的现代舞,观众所看到的就是舞蹈编导的个人意
志,编导会在作品中清楚的表达出他想确切传达的内容。简
单说,就是西方的现代舞更抽象,中国的现代舞则显得具体。
对于西方的这种抽象的后现代艺术观念,很多时候我们
因为“看不懂”而对它产生排斥。但有趣的是,我们的很多舞
蹈创作却又在不知不觉中都深刻地收到西方现代性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现代舞,国外的编导和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式的现
代主义”。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没什么不好,这正是文化融合的
体现,就好像日本的很多文化都是古时从中国学来的,而如今
却有着自己浓厚的本土风格。在现今这个全球化的大时代背
景下,在这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舞蹈需要与世界
接轨,同时也需要有自己的中国特色,这样才能在浩瀚的舞蹈
之林中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芒和色彩。对此,我们需要建立一
种坦然的文化态度:守成并不意味着封闭、开放并不意味着投
降。这也提醒我们要感情好恶来判断文化的倾向,那样只能
流于肤浅和简单。我们的舞蹈还在继续探索的路上,我们在
与国外交流中还在不断的学习,可是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知
道,在某一个历史的时刻,也许是现在,也许是未来的某一天,
我们要将所有学来的和已有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观念都回归到
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去。这种自觉的回归便可能孕育出新
的传统。
四、结语
“舞动无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国际性舞蹈交流项目,让
我们更加深入的接触到世界性的舞蹈思想和观念,在不断创
作研究的摩擦和碰撞中,最后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个震撼
人心的舞蹈作品。还有我们对舞蹈,对交流和对文化融合的
思考,在这个大世界中,我们中国的舞蹈该何去何从?我们该
以怎样的文化态度来面度必然的文化碰撞和融合?我们又该
怎样来定位自己的文化地位?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
我们共同努力去寻找,去揭晓。
注释:
①③彭华民,杨心恒.社会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2;73.
②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
④欧建平.中外舞蹈交流三十年[J].艺术评论,2008(12):26.
参考文献:
[1]贾春增. 外国社会学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