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下载 > 工学论文 >

浅谈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作者:靳双成 日期:2014-03-06 10:51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 山西
摘要:某高层建筑总高161m,双塔楼为带内柱的超高层框架。本文结合本工程阐述了对超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及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措施;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的地基基础
某项目地上建筑面积为13.45 万m,地下建筑面积为4.3 万m,总建筑面
积为17.75 万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地基土层为第四纪冲海
积的黏土和淤泥层,基底岩性为侏罗纪熔结凝灰岩,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宾馆
塔楼柱下荷载最大达3.8×104kN,商务塔楼柱下荷载最大达3.5×104kN,采
用大直径灌注桩,平板式桩筏基础。经优化比较,桩径700~1100 较为合理。
商务楼和宾馆塔楼下筏板厚度为3m,其他位置底板采用厚板式,板厚为
1.2m。针对本工程塔楼和辅楼预期存在的沉降差异问题,在各塔楼与辅房之
间设置后浇带,并配合相应的后浇带处理措施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措施,解
决了超长结构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问题和塔楼与辅楼间的沉降差异在基础底
板中产生过大内力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与计算
⑴结构体系。塔楼外框架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柱外框
架体系将作为有效的承重支撑,大部分竖向荷载通过轴力方式向下传递,而
混凝土核心筒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强大的抗侧力能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6 度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适用的
最大高度为150m,本工程两塔楼的房屋高度均为161.1In,仅超过11.1m;本工
程属B 级高度,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6 度区框架一核心筒
结构B 级高度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为210m,还有48.9m 才超限;大跨度钢结
构连廊的存在使得本工程属于特殊类型的高层建筑(大跨度连体)。但由于本
工程塔楼高宽比H/B 为4.4 并不大,两塔楼的平面及竖向结构特性变化较
少,且连廊与塔楼采用弱连接,对塔楼耦合影响小。计算分析结果也表明无异
常薄弱层出现,且以风荷载为控制水平作用。综上所述,本工程有两项轻微超
限,设计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顺利通过设计审。
⑵弹性计算。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
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 WE》、《特殊多、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
设计软件PM—SAP))及美国CSI 公司的国际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ETABS
等三个程序进行整体计算,均采用抗震耦联分析并考虑偶然偏心。结构的主
要振型以平动为主,扭转为主的第1 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1 自振周期之
比,宾馆塔楼分别为0.577、0.605、0.538,商务塔楼分别为0.593、0.603、0.529,
均小于0.85,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
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结
构在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点位移和最大的层间位移角,可见在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度均小于规范限值。两塔楼产生的最大屋
面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是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商务塔楼最
屋面位移为93.44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37;宾馆塔楼最大屋面位移为
82.83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743。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乎规范所规定的
限值1/800。本工程塔楼属于风荷载为控制水平作用,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其平均值之比
小于规范限值,说明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地震作用下楼层剪重比也是结构整体分析的重要内容,计算结果表明,
两塔楼各层x方向和Y 方向的层间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的最小剪重比要求。
宾馆塔基底框架和核心筒的x 方向倾覆力矩分别为2.83×105kN·m,
6.55X105kN?m;Y 方向倾覆力矩分别为2.66×105kN·m,8.09×105kN·m。商务
塔基底框架和核心筒的x方向倾覆力矩分别为3.21×105kN·m,6.08×105kN·
m;Y 方向倾覆力矩分别为2.37×105kN·m,7.66×105kN·m。核心筒所占倾覆
力矩沿结构高度始终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表明对于整体结构安全度
是可靠的。
⑶弹性时程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的场地类别,采用《工程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选择两组实际地震记录波和一
组人工模拟地震波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
部剪力大于CQC 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
部剪力的平均值大于CQC 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CQC 法计算结果基本包
络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平均值,仅在结构顶部的少数楼层地震剪力偏小,
说明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阶段的人为调整以及计算中对高阶振型的影响估计
不足,设计时将对顶部楼层的地震剪力进行调整,满足对时程分析法的内力包
络要求。除此以外,结构内力和配筋可直接按CQC 法计算结果采用。
⑷中震不屈服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如前所述,本工程平面及竖向结
构特性变化较少,多遇地震下的计算结果也无超限情况出现,鉴于本工程建
筑等级较高为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我们依然对其进行了中震不屈服验算,使
剪力墙、柱、连梁和框架梁等重要抗震构件在中震作用下不屈服。
通过中震不屈服计算和判断,两塔楼结构体系中竖向构件在中震作用下
保持着良好的弹性性能,而水平构件特别是连梁则有部分进入屈服状态,通
过调整连梁和框架梁的配筋和对部分连梁截面进行调整,才使所有主要水平
构件不进入屈服状态。这从设计上保证了中震不屈服的落实,体现了地震中
各构件的屈服顺序基本上是首先连梁屈服,其次有部分框架梁屈服,而竖向
构件则未出现屈服情况。
三、主要技术及措施
⑴空中连廊支承结构抗震加强措施。连廊弱连接支座留足连廊两端活动
空间确保不出现下坠,采用抗拉铰接万向支座,并用侧面限位器固定,确保水
平荷载直接传递到塔楼主结构。支承连廊的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为一级,以
确保安全性。
⑵连廊及顶部塔楼结构抗震加强措施。连廊采用空间钢结构桁架,钢筋
混凝土楼板的形式,并进行专门设计。顶部莲花座高度较高且外形复杂,采用
将芯筒适度上升,外复钢结构形成莲花座外形的结构设计,能极大地减轻自
重保证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克服鞭梢效应,且施工方便。
⑶平面扭转不规则抗震加强措施。主要采取调整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使
质心与刚心尽量重合,并加大结构的扭转刚度,以减小结构扭转效应,使结构
各楼层的位移比不大于1.4。例如由于塔楼平面存在局部凸出圆弧,部分楼层
的x 向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比值超B 级高度的1.4,最大达到1.47,
最终通过适当加宽圆弧内柱子x向柱宽,并加强两柱联系梁刚度得以解决。
⑷侧向刚度不规则抗震加强措施。适当加大立面变化处楼层的板厚及配
筋,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加强与立面变化楼层相交的竖向构件的配筋,如25
层局部凸出圆弧结束,竖向构件截面变化则避开25 层,并适当加强24~26
层竖向构件配筋。
四、结束
超高层建筑双塔结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
超高层建筑结构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超高层建筑应采用合理的计算
模型,通过多种分析进行比较,证明结构设计是可靠的,因此设计者要足够重
视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翠连.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2011,(2).
[2]胡佐立.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J].西部大开发,2010,(7).

 


  博深论文网( www.bosslunwen.com ),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咨询电话:18602588568
  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

版权所有:博深论文网 苏ICP备06011074号
论文投稿咨询电话:18602588568,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86099078,论文投稿:bosslunwen@126.com
本站点提供如下服务: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论文投稿 职称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山东省济南市城南路213号 本网站隶属于-济南富东化工有限公司